市级项目 大麦地傈僳族山歌

大麦地傈僳族山歌

 

“大麦地傈僳族山歌”属于传统音乐项目类,此山歌流传于大麦地山上,此地傈僳族有海、丁、赵、谷、兰、沙、马、蚩、熊、紫等姓氏。是居住在西区最早的民族。据史料记载他们的祖先于明洪武(1380——1383年)由江西迁居于此。

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、砍柴、放牧、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、旋律悠长的山歌。居住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的傈僳族称“花傈僳”,大部分居住在大麦地村,还有少数居住在竹林坡村、金家村和滥坝村。共350多人。居住地海拔1500—2300米,位于攀枝花市最西端。

傈僳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,无论青年男女,还是老妇老头均喜欢唱山歌。山上放牧、田间干活、喝茶饮酒时都可听到他们的山歌声,当然,谈情说爱也少不了用山歌来表达爱摹之情。每逢节庆、婚嫁、聚会,傈僳族同胞就会吹响葫芦笙,跳起欢乐傈僳族舞蹈,通宵达旦。

演奏音乐的乐器有葫芦笙、竹笛、木琴、木叶等。传统音乐舞蹈有生产调、打山调、交亲歌、情歌、《傈僳服装美》、《兄妹传人种》、《天狗吃月亮》、《青蛙吐银子》、《乌鸦报丧》、《阔时迎春》等。

大麦地傈僳族山歌热情奔放,曲调悠扬、婉转、高亢,歌者擅长使用装饰音,真假声混合演唱,过渡自然;传承人音域宽广,节奏自由,歌词多为即兴创作。对于大麦地傈僳族的历史社会、民风民俗等人文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;同时对民族音乐的传承、民族声乐的研究也具有较高价值。

 

海国英

 

“大麦地傈僳族山歌”属于传统音乐项目类,此山歌流传于大麦地山上,此地傈僳族有海、丁、赵、谷、兰、沙、马、蚩、熊、紫等姓氏。是居住在西区最早的民族。据史料记载他们的祖先于明洪武(1380——1383年)由江西迁居于此。

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、砍柴、放牧、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、旋律悠长的山歌。居住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的傈僳族称“花傈僳”,大部分居住在大麦地村,还有少数居住在竹林坡村、金家村和滥坝村。共350多人。居住地海拔1500—2300米,位于攀枝花市最西端。

傈僳族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民族,无论青年男女,还是老妇老头均喜欢唱山歌。山上放牧、田间干活、喝茶饮酒时都可听到他们的山歌声,当然,谈情说爱也少不了用山歌来表达爱摹之情。每逢节庆、婚嫁、聚会,傈僳族同胞就会吹响葫芦笙,跳起欢乐傈僳族舞蹈,通宵达旦。

演奏音乐的乐器有葫芦笙、竹笛、木琴、木叶等。传统音乐舞蹈有生产调、打山调、交亲歌、情歌、《傈僳服装美》、《兄妹传人种》、《天狗吃月亮》、《青蛙吐银子》、《乌鸦报丧》、《阔时迎春》等。

大麦地傈僳族山歌热情奔放,曲调悠扬、婉转、高亢,歌者擅长使用装饰音,真假声混合演唱,过渡自然;传承人音域宽广,节奏自由,歌词多为即兴创作。对于大麦地傈僳族的历史社会、民风民俗等人文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;同时对民族音乐的传承、民族声乐的研究也具有较高价值。

 


..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