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级项目 鸡枞的由来

产生的年代:

 

鸡枞是一种非常美味而珍稀的野生菌类,“鸡枞的由来”是在米易县丙谷镇流传久远的古老而带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,但产生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。

 

分布区域:

 

“鸡枞的由来”流传于米易县丙谷镇一带,那里有万亩枇杷园和美丽的芭蕉箐水库。

 

基本内容:

 

很久以前,在山里住着一家人,丈夫每天种田打猎,妻子在家织布带娃儿,一家人过着和睦的日子。不久,丈夫打猎被老熊抓死了,年轻的寡妇带着两个小儿子在小河街上帮人干活,母子三人生活过得很清苦。后来 两个娃儿长大了,老大找了一个心凶的媳妇,大媳妇日弄老大和老婆婆,小叔子分开过日子,分家后老大的日子过的很红火,老二和母亲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,老大心里很不好受,就时常背到婆娘拿米给母亲和老二吃。

母亲死后,为了感激老大,她变成了一只母鸡,天天下蛋还老大的情。后来这只母鸡老得下不出蛋了,老大把鸡杀了叫老二去吃,头天晚上老二做了个梦,他母亲在梦里给他说,鸡是她变的,叫他不要吃。第二天老二把梦里的事情给老大说了,老大听了心头很是难过。兄弟两个就把炖好的鸡肉倒在了母亲的坟上,跪在坟前痛哭流涕。有一天,一个过路的人从坟前过,看见坟上长满了白颜色的菌子,闻起老香了。他就把坟上的白菌子全部扯下来拿回家,白菌子的香味到处飘散,飘到哪里,哪里就长白菌子。后来,人们 把白菌子煮来当菜吃,味道跟鸡肉差不多,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“鸡枞”。

 

基本特征:

 

是一个古老而又带启发性的民间文学,让人们继承、发扬这种善待他人的这种美德,批判罪恶的事物。

 

基本价值:

 

鸡枞是一种山珍野味,为米易县之特色菜,为把米易县打造成“文化旅游县”奠定了文化基础。同时也给游客带来了一份“文化大餐”—鸡枞的由来。

 

名录级别:

 

该项目已被米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“米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

米易县丙谷镇“鸡枞的由来”代表性传承人小传

米易县丙谷镇民间文学“鸡枞的由来”代表性传承人:吴太有,性别,男。文化程度,高中,出生于:1963年4月25日。居住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丙谷镇路发村二社。

 1975年—1977年在头碾中中学读初中。

 1977年—1979年在撒莲中学读高中

 1979年—1982年在家务农,从事电影放映。

 1982年12月—2004年7月,在米易县头碾乡政府文化站工作。

 2004年—至今,任丙谷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站长、米易根石盆景艺术协会秘书长。

个人爱好:从事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培训、辅导、组织、创作、摄影等。

喜爱:根石文化艺术创作、收藏等。外交关系广,社会活动能力强。

 获奖情况:1984年,攀枝花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个人。

       1986年,攀枝花市科普先进单位。

       1994年,四川省文化厅群众文化先进集体、先进个人。

1998年,攀枝花市8.5期间群众文化特别贡献奖。

1986年---2004年,被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。


..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