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生的年代:
“回族板鹅、板鸭腌制技艺”自新中国诞生后新建置县城就以存在,距今已有60年的历史。流传于米易县撒莲镇湾崃村一带。
分布区域:
“回族板鹅、板鸭腌制技艺”流传于米易县撒莲镇湾崃村一带,那里有丰富的农产品和香甜可口的美食。
基本内容:
板鹅的做法:取重3---
腌制好的鹅胚,平放在熏室的架子上,下用锯末、松柏树皮,以暗火烟熏4—6小时,中途翻动2—3次。熏完即可食用,挂在低温通风处可保存2—3个月。
回族人民板鸭的腌制:选鸭要越肥越好,最好是未下过蛋或未换过毛的嫩鸭。 杀鸭退毛,去内脏,宰去翅尖和鸭脚,从胸脯剖开洗净,再吊起滴干水份。擦盐,将精盐于锅中炒干并加入茴香香。将盐反复翻揉,务必将盐均匀地沾满腹腔各部。擦盐后依次码在缸中,经盐咬12小时后取出,然后再叠于缸中,经8小时左右进行第二次扣卤。第二次扣卤,把花椒、五香粉、亚硝酸 盐、白糖混合均匀抹在鸭子身上,肉厚处多抹。用两根篾架成十字形撑于鸭子腹中,压成板状,晾干水分。
最后,用谷草引火,撒上糠壳待青烟散去,鸭子反复熏烘至金黄色即成。
基本特征:
“回族板鹅、板鸭腌制技艺”是米易县回族人民用独特的方法、独特的技艺来制作的“板鹅”和“板鸭”。板鹅:肉嫩鲜美,味道独特。板鸭:色泽金黄,肉质肥美,口感鲜美,肥而不腻。
基本价值:
“回族板鹅、板鸭腌制技艺”是米易县回族少数人民独特的民间技艺来制作的“板鹅”和“板鸭”。色泽金黄,肉质肥美,口感肥而不腻。这也是米易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,我们要把这种传统技艺保护好利、发展好,为米易美食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名录级别:
该项目已被米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“米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