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级项目 傈僳族舞蹈斑鸠吃水

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、勤劳勇敢、淳朴善良、能歌善舞,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。米易县新山乡傈僳族大多于明、清时期从云南丽江地区迁入,自称“傈僳扒”、“山傈僳”、“花傈僳”,米易县新山傈僳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向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,傈僳族同胞创造了大量富于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、音乐舞蹈。

傈僳族舞蹈的动作取材于生产劳动、狩猎活动等社会生活内容。傈僳族舞蹈大致有三种类型:一是模仿动物行动的舞蹈,趣味幽默诙谐;二是源于生产生活的舞蹈,赋予艺术的韵味,表演活泼多变,热情奔放;三是表现战斗的舞蹈,表现勇猛无畏的精神。具有代表性的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,就是新山傈僳族人在长期的生产、生活实践中,通过仔细的观察,摩仿深山之中的一种飞鸟--斑鸠,成群结队的从树林中飞出,来到小溪畔吃水嘻戏的热闹场景而编排的优美动人舞蹈。

族人在跳“斑鸠吃水”时,摩仿着斑鸠鸟吃水、围猎斑鸠的各种动作尽情的手舞足蹈,由葫芦笙手领舞,在葫芦笙悠扬的曲调中不断的变换着队形,表达着他们对自由、美好、幸福生活的热爱。结伴跳舞有一定规矩,如兄妹和姐弟不能排在一起,辈分不同的男女不能紧挨,凡关系不合规定者中间一定要插入两男和两女隔开,表兄弟姐妹可以随意结队,人们利用这种机会尽情狂欢,青年们则可通过跳舞谈情说爱。

 


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

米易新山傈僳族乡位于攀西横断山脉东南部龙肘山以西,居住的傈僳族是此地历史较久,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,大多于明、清时期从云南丽江地区迁入,自称“傈僳扒”、“山傈僳”、“花傈僳”。

    新山傈僳族乡海拔约3000米,距县城26公里,满山树林郁郁葱葱,林里活跃着多种野生动物,让人感触到大自然最美妙的和谐,这里四季如春,气候宜人,空气纯净清新,是天然的大氧吧。勤劳的新山傈僳族人在这里依山开垦出层层梯田种植水稻、小麦,在山地上种植玉米、土豆、萝卜、青菜、南瓜等农作物,近几年来,在县、乡两级政府的帮扶支持下,发展经济农作物,有计划、有规模的种植上了烟叶、核桃,日子过得还不是很富裕,但始终幸福、乐观的生活着,他们世代传承着族人的信仰和独特的文化。

 


历史渊源

在一只老斑鸠的带领之下,一群斑鸠鸟从树林中飞出,它们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的飞翔,飞行中展开自己的翅膀,忽上忽下,忽左忽右,时而盘旋,时而俯冲,向着目的地飞去。这群美丽的斑鸠鸟飞到了一条小溪畔,尽情的开怀畅饮着甘甜的溪水,时而抬起头来仰望天空,时而把嘴伸到水中吸水,时而亮开翅膀拍打水面,时而收起双翅钻入水中,它们互相嘻戏追逐,在溪水中跑跑跳跳,无拘无束。爱好跳舞的人,就将斑鸠吃水嬉戏、围猎斑鸠情景编排成了舞蹈,即形成了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又名“赶斑鸠”,寓意族人积极乐观、团结协作的精神。

 


基本内容

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又名“赶斑鸠”,就是取材于斑鸠吃水嬉戏、围猎斑鸠情景,斑鸠吃水嬉戏和围猎斑鸠的过程便形成了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。族人在跳“斑鸠吃水”时,由葫芦笙手领舞,在葫芦笙悠扬的曲调中不断的变换着队形,表达着他们对自由、美好、幸福生活的热爱。结伴跳舞有一定规矩,如兄妹和姐弟不能排在一起,辈分不同的男女不能紧挨,凡关系不合规定者中间一定要插入两男和两女隔开,表兄弟姐妹可以随意结队。

 


相关制品及其作品

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载入1999年出版的《米易县志》第二十八篇“文化”第四章“文艺、文物、旅游景点”第二节“传统舞蹈、乐器”。 

 


传承谱系

贺宗一、男、傈僳族、1932.2月出生

贺树才、男、傈僳族、1960.5月出生

贺草长、男、傈僳族、1976.6月出生

 


代表性传承人

贺草长,男,傈僳族、1976.6月出生,居住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。

 


主要特征

由吹葫芦笙者领队,模仿斑鸠吃水、嬉戏、围猎斑鸠的动作,采取勾脚、跌脚、反手、甩手等动作,伴随葫芦笙曲调的节拍,欢快的舞蹈。结伴跳舞有一定规矩,如兄妹和姐弟不能排在一起,辈分不同的男女不能紧挨,凡关系不合规定者中间一定要插入两男和两女隔开,表兄弟姐妹可以随意结队。人们利用这种机会尽情狂欢,青年们则可通过跳舞谈情说爱。

 

 


重要价值

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取材于斑鸠吃水嬉戏、围猎斑鸠的情景,在葫芦笙悠扬的曲调中不断的变换着队形,表达着他们对自由、美好、幸福生活的热爱,体现族人积极乐观、团结协作的精神。

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对研究新山傈僳族传统音乐、舞蹈有着重要的价值,具有较强的保护、传承价值。

 


濒危状况

近年来,各类音乐舞蹈层出不穷,新一代的新山傈僳族人受到当代音乐舞蹈的影响,加之忙于种植核桃、烤烟、外出打工等经济的发展,聚在一起跳舞的时间少了,会跳本民族的舞蹈的人也越来越少了,加大保护力度迫在眉睫。

米易县新山乡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代表性传承人小传

米易县新山乡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代表性传承人小传

 

米易县新山乡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代表性传承人贺草长,男,傈僳族,19787月出生,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三社村民。曾担任新山村三社社长,现任村党支部书记。传承谱系为家传,第一代传承人贺宗一(叔叔),第二代传承人贺树才(哥哥),贺草长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,代表性传承人级别为市级。

叔叔贺宗一手把手的传授,哥哥贺树才严格的教授,加上贺草长其自幼喜爱跳舞,具备表演的天赋和跳舞的技巧,他跳起傈僳族舞蹈真可谓姿态万千,扮相优美、舞步娴熟。在过年月、盖房月、花开月、鸟鸣月、烧山月、饥饿月、采集月、收获月、煮酒月、狩猎月、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嫁娶等,或者农闲时,贺草长总是喜欢带领新山傈僳族人载歌载舞,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内心喜悦。在新山乡组织的对外开放首届傈僳族的“约德节”活动上,他组织族人共同表演的集体舞蹈“斑鸠吃水”获得了一等奖。

舞蹈源由:在一只老斑鸠的带领之下,一群斑鸠鸟从树林中飞出,它们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的飞翔,飞行中展开自己的翅膀,忽上忽下,忽左忽右,时而盘旋,时而俯冲,向着目的地飞去。这群美丽的斑鸠鸟飞到了一条小溪畔,尽情的开怀畅饮着甘甜的溪水,时而抬起头来仰望天空,时而把嘴伸到水中吸水,时而亮开翅膀拍打水面,时而收起双翅钻入水中,它们互相嘻戏追逐,在溪水中跑跑跳跳,无拘无束。爱好跳舞的人,就将斑鸠吃水嬉戏、围猎斑鸠情景编排成了舞蹈,即形成了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又名“赶斑鸠”,寓意族人积极乐观、团结协作的精神。

傈僳族舞蹈的动作取材于生产劳动、狩猎活动等社会生活内容。傈僳族舞蹈大致有三种类型:一是模仿动物行动的舞蹈,趣味幽默诙谐;二是源于生产生活的舞蹈,赋予艺术的韵味,表演活泼多变,热情奔放;三是表现战斗的舞蹈,表现勇猛无畏的精神。非常受米易新山傈僳族人喜爱、具有代表性的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又名“赶斑鸠”,就是取材于傈僳族的狩猎活动,围猎斑鸠的过程便形成了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,族人在跳“斑鸠吃水”时,由葫芦笙手领舞,在葫芦笙悠扬的曲调中不断的变换着队形,表达着他们对自由、美好、幸福生活的热爱。结伴跳舞有一定规矩,如兄妹和姐弟不能排在一起,辈分不同的男女不能紧挨,凡关系不合规定者中间一定要插入两男和两女隔开,表兄弟姐妹可以随意结队。由吹葫芦笙者领队,模仿斑鸠吃水、嬉戏、围猎斑鸠的动作,采取勾脚、跌脚、反手、甩手等动作,伴随葫芦笙曲调的节拍,欢快的舞蹈。人们利用这种机会尽情狂欢,青年们则可通过跳舞谈情说爱。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取材于斑鸠吃水嬉戏、围猎斑鸠的情景,《斑鸠舞》一般由3个或者更多的艺人扮演斑鸠,表演者要头戴用色彩绘好的布制斑鸠头,身披青白色相间的坎肩,下穿开摆裙,表演时常常两手展开,象征斑鸠张开翅膀飞翔。而旁边的乐师则模仿斑鸠的鸣唱旋律,击乐伴奏,斑鸠们就在明快热烈的乐声中互相穿插变位,演绎斑鸠戏水、耍沙、求爱等场景。整套舞蹈由“摆翅”、“归巢”、“揉嗉”、“理毛”、“抖翅”等模拟斑鸠习性的基本动作组成。“求爱”时,一对斑鸠一俯一仰,表示亲昵;“玩耍”时,一对斑鸠抱起对方旋转,再放下,然后脚对脚地仰卧,向同一方向翻滚,而第三只斑鸠则在两人身体上方左右腾空跳跃。演技高超的舞蹈者,两人轮流从伙伴背上翻滚过去,然后前俯着地,如此循环可以连续翻滚、跳跃许久,这段舞蹈潇洒轻巧,把斑鸠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、栩栩如生。在葫芦笙悠扬的曲调中不断的变换着队形,表达着他们对自由、美好、幸福生活的热爱,体现族人积极乐观、团结协作的精神。

《诗经·关雎》云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,“关关雎鸠”说的就是关关鸣唱的斑鸠,人常用斑鸠鸟比喻男女间的爱情,但这种象征忠贞的爱情鸟,在傈僳族的民间舞蹈《斑鸠吃水》里,又被劳动人民赋予了新的含义。傈僳族人告诉我们,在祖辈的传说里斑鸠还是曾协助天神驱妖的神鸟,所以,很久以前当地人就对斑鸠由喜爱化为虔诚崇拜,自然而然开始细心观察斑鸠的一举一动,并进行模仿,在求神还愿的重大节日上进行表演,以祈求或酬谢神鸟的保佑,并抒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。“斑鸠吃水”是农牧生活的真实再现,充分体现了傈僳族舞蹈文化的特征。它以其特有的节奏和动作,沿着自身的轨迹,行使着独特的审美功能。它动作简单,节奏鲜明,重复性强,与人体对节律的内在要求相适应,与自娱舞蹈的审美要求相吻合。自娱舞蹈的审美性质就在于“激烈的动作少,规则的动作多。”“节奏是一个特别单位的有规则的重复”,“这种节奏的享乐无疑深深地盘踞在人体组织中……”。如果动作过于激烈,疲劳的不快之感将冲淡舞蹈的审美快感。相互连袂牵手的舞蹈,产生了对手臂动态的束缚,限制了舞姿幅度,给予舞者适度的身心缓冲。同时,解放了的双脚可尽情欢跳,在踏足和呼号中,产生有规律的重复的节奏,给予人巨大的生理舒适感和冲击力。“斑鸠吃水”的舞蹈形式,动静结合恰当、体能消耗适度,符合自娱舞蹈的审美规律。它如酝酿多年的陈年老酒,清醇而恬淡,需在慢慢的品尝中,体味清冽和芳香。人类的情感在周而复始、跌宕起伏的舞蹈形式中,得到最彻底的解放。

 

新山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对研究新山傈僳族传统音乐、舞蹈有着重要的价值,具有较强的保护、传承价值。近年来,各类音乐舞蹈层出不穷,新一代的新山傈僳族人受到当代音乐舞蹈的影响,加之忙于种植核桃、烤烟、外出打工等经济的发展,聚在一起跳舞的时间少了,会跳本民族的舞蹈的人也越来越少了,贺草长仍然用大量的时间授艺带徒,经常组织族人们一起跳傈僳族舞蹈,尤其跳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,默默地为傈僳族舞蹈“斑鸠吃水”保护和传承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

..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