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工作总结
一、主要成绩
(一)思想政治业务学习
我馆始终把思想政治、业务学习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,主要利用每月一次的闭馆日进行全馆政治理论学习和馆内规章制度、业务知识及安全生产知识学习。按照上级要求,认真有序开展“三大主题”、“中国梦”主题教育活动,采取集中教育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“理论大家学”,并采取集中测试的方式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。经过多方面的学习,我馆工作人员在思想、业务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,并形成了一支和谐、团结、具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工作队伍,助推我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
(二)基础业务工作
1.图书馆秉承“读者第一,服务至上,以人为本”的原则,为读者提供全方位、多渠道、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。图书馆一线服务窗口保证正常的运转,每天开放9小时,每周63小时(节、假日照常开馆)。本年度我馆共接待读者78291人次,借、阅图书资料178884册次,办借书证400余个,无一例读者投诉情况发生。
2.完成2012年度501种期刊、报纸的整理、下架、装订、归类、入库工作,方便读者查询。完成2014年480种报刊的征订工作。完成2013年4058册图书采购及上架流通工作。
3.在图书馆人员、经费紧张的情况下,克服困难,派送5人次参加省、市图书馆及县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和学习,同时组织全馆到凉山州图书馆、西昌市图书馆交流学习图书馆建设及管理经验,有效地拓展了工作人员工作思路,提高了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,为推动图书馆建设起到积极作用。
4.利用展板,以图文并茂的形式,在图书馆大厅开展,科普宣传12期,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及创建文明城市宣传8期,共31000余人次观看。
5.提高对视障读者等特殊群体的服务,在市图书馆的协助下开设了视障阅览室,配置2台安装有阳光读屏软件的电脑及20册盲文图书。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全县视障群众宣传阅览室,并向到馆的视障读者提供服务,帮助有效获取知识信息。
6.我馆在用心服务好馆内读者的基础上,不断拓宽服务功能,提高服务质量,全年为全县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图书馆宣传和新书推介活动2次,并推广“短信推介新书”、“电话预约,送书上门”等服务活动。
7.为加强未成年读者对网络的认知,积极引导青少年读者正确利用网络,创造安全的网络通道,营造绿色网络环境,我馆加强电子阅览室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学习,强化岗位责任意识,打造健康、绿色的高速信息公路平台。
(三)图书馆自动化、数字化建设
1.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,通过考察学习及多方了解比较,我馆将此项工程一期建设外包于在全省公共图书馆中办馆理念、技术力量居于领先地位的成都图书馆,由成都图书馆协助我馆完成一期建设项目。
2.通过轮岗、业务培训,管理员进一步掌握和熟悉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,缩短了读者借、还图书操作时间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3.着力加强电子阅览室、多媒体阅览室的管理,营造安全、绿色的网络环境,切实发挥电子资源的作用。
(四)公共文化服务
1.把抓好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、农家书屋建设与服务工作为重要工作之一,今年在县文广新局的指导下,我馆组织参与了全县公共服务站点培训,对全县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、农家书屋管理员110余人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。不定期深入基层站点对其管理员进行辅导培训,同时检查书屋建设、共享工程运行等方面工作,有效提高了管理员的业务技能,提升服务水平,使农家书屋、文化共享工程切实服务、方便广大农民群众,真正成为农村的“文化大课堂”,将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。
2.认真实施文化“五进入”工作,对武警消防中队、华森职业学校、地税局图书室等已建点加强管理和指导,组织图书资源的合理流动,提高资源利用率,扩大受众面,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。今年我馆与华铁公司阅览室轮换图书300册;与地税局图书室轮换图书353册;为东方钛业公司送去杂志书刊150余册。为全县边远山村学校送去杂志300余册。
3.积极开展“送文化下乡”活动,全年送文化下乡2次,送书400余册。
二、工作亮点
1.按照2013年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评估标准,县图书馆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充分准备,经5月专家组测评,县图书馆申报国家一级图书馆已于10月由文化部评审通过。
2.启动米易县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,并按进度推进工程建设,预计12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并投入使用。
3.不断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,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,成功组织四川省图书馆巴蜀讲坛走进米易活动,邀请到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、旅游与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,硕士生导师李如嘉教授为全县各乡镇县属各部门、企事业单位、旅游新村负责人及农家乐业主等150余人作了题为“米易县打造康养旅游理想目的地”的精彩讲座。